時間 : 2024-11-25
建筑是一類人們通過風水、科學規律、藝術美學而創造起來的一個人工環境,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建筑了。不同的地區同樣也有著不用的建筑風格,比如歐式建筑、美式建筑。人們對一個城市的印象最直觀的就是取決于這個城市的建筑風格與特點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的建筑已經是千奇百怪,結合著各個地區的特點。于是就有許多人開始懷念中國古代建筑的純真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這種結構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后用枋、檁斗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
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墻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墻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于墻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筑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墻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中國古代建筑結構
臺基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筑單體建筑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
大梁
架于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筑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于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訪,位于兩檐柱之間,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 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后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 后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
屋頂
中國傳統屋頂(古稱屋蓋)有以下六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和結構風格。我國古代建筑的特點還是比較多彩豐富的,建筑的結構與風格都會與當時的人文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建筑開始進入的鼎盛時期,越來越多的建筑都展現出了現代化的風格,經典的古代建筑也就只能在一些園林、古廟等旅游休閑區見到了。未來的中國建筑還將更加的多元化與現代化,將會創造出全新的一面。
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zxcq@corp.to8to.com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