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2024-11-18
舉人最初的意思是來自漢代,指的是那些推薦人才的人;之后在唐宋時期指的是進士科中有司貢的人;在明清時期,指的的鄉試中試的人。
舉人的文雅稱呼
舉人文稱:大會狀、大春元。
舉人雅稱:孝廉。
舉人俗稱:老爺
舉人的來源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公元606年隋煬帝大業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廢除科舉制度共存在1300年,是古代國家通過逐級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是仕途必經之路。
科舉時代,應考者一般被稱為“趕考者”,他們必須要跨過四大步,極少數才能到達頂峰——考取"狀元"。首先要經過縣州級考試,這級考試叫"童試",考中者稱為秀才;再經省級考試,這級考試也叫"鄉試",考中者稱舉人;再經過國家級考試,這級考試叫"會試",考中者稱貢士;貢士再經皇上親自監考,這級考試叫"殿試",考中者為進士,前三名為鼎賈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清代二甲進士稱"進士出身",三甲進士稱"同進士出身"。
秀才是一種身份,舉人有當官的資格,但不一定能當官,進士是全國統一分配的官員,狀元、探花、榜眼就留在皇上身邊當官了。
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zxcq@corp.to8to.com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