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同意并接受《隱私政策》《服務(wù)條款》
時間 : 2024-11-21
導(dǎo)語:枳椇葉,是一味中藥的名字,它有很多種類的別稱。根據(jù)其生長的地理位置不同,可以稱為北枳椇,因為它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稱為枳椇,主要是因為它分布在我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稱為毛果枳椇,主要分布在我國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因為分布的地區(qū)不同,所以其外表也有所不同,那么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吧。
入藥部位
葉,性味味甘,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除煩止渴。主治風(fēng)熱感冒,醉酒煩渴,嘔吐,大便秘結(jié)。
相關(guān)配伍
1、治死胎不出,枳椇子樹上葉十四片。水、酒各一盞,煎八分服。(姚可成《食物本草》)
2、治風(fēng)濕麻痹,拐棗葉(或樹枝)120g,白酒500g。浸泡3-5d。每次服1小酒杯,每日2次。(《安徽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
炮制采集加工:夏末采收,曬干。
生長環(huán)境
1、植物北枳椇,生于海拔200-1400米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2、植物枳椇,生于海拔2100米以下陽光充足的山坡、溝谷及路邊,也常栽培于庭園內(nèi)。
3、植物毛果枳椇,生于海拔600-1300米的山地林中。
分布區(qū)域
1、植物北枳椇,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
2、植物枳椇,分布于我國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3、植物毛果枳椇,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
形態(tài)特征
1、北枳椇,別名枳椇《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落葉灌木,高約10米。小枝紅褐色。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廣卵形,長8-15厘米,寬6-10厘米,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均無毛;基出3脈,淡紅色。
2、枳椇,別名雞爪樹、金果梨枸《中國植物志》,南枳椇《黃山植物的研究》。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淺縱裂,不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銹色細毛;冬芽卵圓形,芽鱗2,大而早落。
3、毛果枳椇,別名枳椇(安徽、浙江)、毛枳椇《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黃毛枳椇《東北林學(xué)院植物研究室匯刊》。高大落葉喬木,高達18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無毛,有明顯的皮孔。葉紙質(zhì),長圓狀卵形或?qū)挋E圓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截形、近圓形或心形,葉下面密被黃褐色或黃灰色不脫落的絨毛。
結(jié)語:小編的介紹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文中詳細地給大家介紹了一些關(guān)于枳椇的信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要分清枳椇、毛果枳椇、北枳椇,雖然叫法都差不多,但是其外形卻有所區(qū)別,就如文中給大家所說的。有時候用錯藥的案例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因為長相都大體相同,只是在一些小細節(jié)才有所不同,所以要仔細地辨別。
上述內(nèi)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zxcq@corp.to8to.com 。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