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筑
時間:2016-01-08
客家建筑是我國居民自己建造房屋時智慧的一種體現,有著獨特的魅力,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客家建筑一般來說造型豐富多樣,多姿多彩。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客家建筑也和中國其他地區的建筑一樣,十分注重分水,采光等因素,所以一般都會風水比較好的地方,然后坐北朝南。
客家建筑文化
三大代表建筑文化 一、土樓 福建稱土樓,江西稱圍樓、半圍樓,廣東稱圍龍屋。有園寨土樓、方形土樓(四角樓)、八卦土樓、五鳳樓等。竹片木條做筋骨,石灰砂石為原料,內有住房,學堂、水井等。是同宗聚族而居的集中住宅,互相守望相助,具防御功能。 二、五鳳樓 兩廣人稱圍龍屋或圍屋,閩西上杭人則稱大屋,大樓,閩西上杭五鳳樓有2000以上,廣東全部一萬以上。東西南北中五方配五色五鳳,由廳下(正身)、橫屋(護龍)、圍[2] 龍(外圍保護)等組成。 三、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于2003年9月開工,2004年10月竣工。整體設計外方內圓,整個建筑風格既秉承了漢族傳統文化建筑理念,又結合了濃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慶典、文博展覽、商貿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可謂客家文化之聚焦,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觀園”,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園”。
客家建筑風格
四合院中軸線的圓形平面布局。客家建筑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一般都是以中軸線對稱的建筑布局形式而建造的。 巧妙的利用自然環境,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客家建筑并沒有想著去征服自然環境,然是盡量去迎合,適應自然環境,這樣也使得客家建筑在通風,采光,排水,防災等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與環境相處十分和諧。 客家建筑多以低層為主。客家建筑一般都是1——3層左右,不會出現很高的樓層,一方面與當時的建筑技術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建筑材料有關,建筑材料主要為木材和石料,其建筑屋頂一般都是大的坡屋頂,這樣也是便于排水。 客家建筑對外具有封閉性。雖然客家建筑在內部都是相會聯通的,但是對外卻是很封閉的,這與當時的安全保衛有關系,很多地方都沒有門與外界聯系,都只是留出了開槍的窗口。
客家建筑設計
宏偉壯觀的“土宮殿” 閩西南土樓的建造風格耐人尋味。它是用生土、石灰、糯米、紅糖等揉合‘起,配以竹片、木條作筋骨,經反復揉、舂、壓,夯筑而成。一座一般有3至5層,墻厚1米以上,高10多米;占地上千平方米,每層有房屋30來間.共有100多個房屋,可供20–50戶的100–300人居住。 這種樓用未經鍛燒的生土為主要材料,建造技術也是“土”的——即采用傳統的大墻夯筑方法,故名“土樓”。它的形狀有圓、方、府第式,棍合型,交椅體等,抗震抗風性能好,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而巋然穩坐;它具有較強的防御作用,若有不測,只要大門一關,樓中人家有糧有水,盡可高枕無憂。土樓有的單座獨霸山頭,恰似土中冒山的巨形磨菇;也有幾座、十幾座緊挨在一盆地里,仿佛是古羅馬的城堡;它那黝黑,厚實的土墻,高高聳立,富有神秘感。
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zxcq@corp.to8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