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剪力墻鋼筋布置原則有以下方面:
1.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
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墻應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墻,當其厚度不大于160mm時,也宜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
雙排分布鋼筋網應沿墻的兩個側面布置,且應采用拉筋連系;拉筋直徑不宜小于6mm,間距不宜大于600mm。
3.剪力墻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以及上、下相鄰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宜小于500mm。
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2la。
4.剪力墻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墻端,并向內水平彎折10d后截斷(d為水平分布鋼筋直徑)。
當剪力墻端部有翼墻或轉角墻時,內墻兩側的水平分布鋼筋和外墻內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翼墻或轉角墻外邊,并分別向兩側水平彎折15d后截斷。在轉角墻處,外墻外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在墻端外角處彎入翼墻,并與翼墻外側水平分布鋼筋搭接。
帶邊框的剪力墻,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宜分別貫穿柱、梁或錨固在柱、梁內。
5.剪力墻墻肢兩端的豎向受力鋼筋不宜少于4φ12的鋼筋或2φ16的鋼筋;沿該豎向鋼筋方向宜配置直徑不小于6mm、間距為250mm的拉筋。
6.剪力墻洞口上、下兩邊的水平縱向鋼筋截面面積分別不宜小于洞口截斷的水平分布鋼筋總面積的1/2。縱向鋼筋自洞口邊伸入墻內的長度不應小于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剪力墻洞口連梁應沿全長配置箍筋。箍筋直徑不宜小于6mm,間距不宜大于150mm。在頂層洞口連梁縱向鋼筋伸入墻內的錨固長度范圍內,應設置相同的箍筋。
門窗洞邊的豎向鋼筋應接受拉鋼筋錨固在頂層連梁高度范圍內。
7.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于0.2%。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墻,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宜適當提高。
剪力墻中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可適當提高。
剪力墻結構中全部豎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墻承受。所以一般應沿建筑物的主要軸線雙向布置。特別是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僅單向有墻的結構布置形式,并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
剪力墻布置應均勻、分散、對稱和周邊的原則。均勻:在地震力作用下,剛度大的墻肢會承擔更多的地震力,剛度均勻有利于整體受力;分散:過度集中的墻體布置不易達到多道設防的性能指標,還要避免單片剪力墻底部承擔的水平力超過結構底部總水平剪力的40%;對稱和周邊:可以增加抗傾覆能力,以減小結構扭轉。
剪力墻宜均勻布置在建筑物的周邊附近、樓梯間、樓電梯間處、平面形狀變化及恒載較大的部位,應使結構的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接近。平面形狀凸凹較大時,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墻,增加結構整體剛度。
2.2剪力墻結構中全部豎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墻承受,剪力墻的布置應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空間工作性能,所以一般應沿建筑物的主要軸線縱橫兩個方向布置,特別是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僅單向有墻的結構布置形式,并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縱、橫剪力墻宜組成L形、T形和槽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等剛度較大的截面,盡量少出現一字形。
2.3 長墻應通過設置結構洞分成聯肢墻以改善結構整體剛度并使剛度合理分布。較長的剪力墻宜開設洞口,將其分為均勻的若干墻段,墻段之間宜采用弱梁連接,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其截面高度之比不應小于2,墻長較小時,容易設計成彎曲破壞的延性剪力墻,受彎產生的裂縫寬度較小,墻體配筋能夠充分的發揮作用,從而可避免脆性破壞的剪切破壞。因此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 m。
2.4洞口布置在剪力墻的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墻端部或柱邊。以防洞口與墻邊,洞口與洞口之間形成小墻肢,因為小墻肢剪力墻不能將剪力墻抗剪的優勢發揮出來,且會增加含鋼量,經濟指標不理想。
3 剪力墻豎向布置的基本原則
3.1 剪力墻應盡量拉通對直,以增強抗震能力。門窗洞口上下各層對齊,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梁,使受力明確,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剪力墻結構中,應盡量避免出現錯洞剪力墻和疊合錯洞墻。疊合錯洞墻的特點是洞口錯開距離很小,甚至疊合,不僅墻肢不規則,而且還在洞口之間形成薄弱部位,對抗震尤為不利。
3.2剪力墻沿豎向應貫通建筑物全高,使結構上下剛度連續、均勻。剪力墻沿豎向改變時,允許沿高度改變墻厚和混凝土等級,或減少部分墻肢,使抗側剛度逐漸減小,避免各層剛度突變,造成應力集中。樓層的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一層的70%和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